另外,除了国家大力投资云南布局一带一路之外,云南省政府也是大力招商引资,各种优惠政策确实也非常吸引光伏企业,比如光伏新闻小编获知的隆基优惠政策如下:1、电费0.25元/度,而远在西北边陲的包头给光伏企业的电费则是0.26元/度。
IHS Markit在《2020年全球光伏需求预测》中表示,预计2020年全球新增太阳能装机量将增长14%,达到142GW其中,1月组件出口巴西排名第二,3月份排名第四。
但新型冠状疫情蔓延以来,中美贸易一度出现停滞,3月美国消失在组件出口排名前十的榜单。不断反复美国自2019年12月,美国国际贸易法院(CIT)宣布再次恢复对双面组件的豁免关税,这让我国光伏组件对美出口随之大幅激增。滑出榜单智利、巴西4月,智利和巴西消失在组件出口排行前十的榜单。据悉,德国近期也将取消52GW的太阳能发电上限,为住宅和商业领域太阳能发电上限扫清了道路。虽然,尚未明确具体废除52GW装机容量上限的具体时间表,但整体呈现向好发展趋势。
越南受政策利好带动,光伏组件市场需求量呈现增长态势。但是4月,出口印度的光伏组件数量却迎来了断崖式下滑,出口量跌幅达到66%。目前整体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,最终每一个环节会集中于3~5家企业。
今年隆基预计166mm硅片将占据总出货的70%以上,在组件出货方面,Hi-MO5将占隆基组件出货量的10%左右,到2021年预计隆基的Hi-MO5、Hi-MO4(166mm组件产品)分别将形成3︰7的销售比例。根据隆基股份的销售预测看,走势也较为类似。6月3日,隆基股份方面针对18Xmm光伏组件新品发布日期向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如是回复。东方日升站队210mm也希望向前冲一把,进入全球前五的位置。
站在拉晶、切片等环节的成本,还有电池、组件成本,以及对系统成本的影响上,隆基做了全方位分析。去年8月,随着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(002129.SZ)各推出166mm硅片和210mm硅片,一时间单晶双雄形成了对峙局面。
近日工信部发布了《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(2020年本)》征求意见稿也会加速这种趋势的形成。这也意味着,晶晶隆基于180mm或18Xmm硅片的组件产品和天升环基于210mm硅片的组件产品都将会在2020年下半年(三季度后)批量走向市场,两股力量正式碰撞且交锋。重塑竞争格局?目前光伏市场上158.75mm尺寸产品仍占据主流地位,同时166mm市占率也还在不断提升。天合光能和东方日升两家组件企业先后发布基于210mm硅片的500W+组件新品后,晶科能源、隆基股份和晶澳科技还是比较着急的。
同时,中环股份控股子公司环晟光伏已有2GW 210mm组件产能,在建的3GW产能预计明年一季度达产。紧接着,2月27日,组件企业天合光能发布500W+至尊组件产品,又于3月19日宣布至尊组件中试线实现量产。今年三家企业投入新产能应该直接会购买至少210mm尺寸的配套设备,向下兼容180mm或18Xmm产品。如果选择从166mm升级改造至180mm或18Xmm,则需要大改,效果不会特别好,意义并不大。
记者注意到,自从2019年12月,东方日升基于210mm硅片发布功率500W组件后,进入2020年迅速又有新的电池和组件企业跟进。不过抛开疑团,晶科能源、晶澳科技和隆基股份如此快速推出新品的缘故,可能还有来自210mm尺寸阵营天升环的压力。
据了解,Hi-MO5是基于18Xmm硅片而生产,X代表什么数字仍是谜。近日,三家企业均向记者表达了上述观点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硅片大尺寸化趋势推动了光伏产业新旧产能的迭代,光伏企业的尺寸选择、产能规划布局又直接关系竞争成败,影响着竞争格局的重塑。18Xmm对应的组件宽度是1130mm,这一宽度恰好是集装箱竖着包装组件、两个包装箱摞在一起进入到集装箱的极限尺寸。当然,有一些企业希望通过尺寸之机突围,重塑竞争格局的地位。面对如此混战局面,业内开始呼吁制定标准来结束纷杂的尺寸之争。晶澳科技市场总监张浩告诉记者,我们推出180mm尺寸是结合客户需求、产线、技术升级等综合因素决定的,基于目前的情况,210mm尺寸不是最优选择。随着隆基股份18Xmm产能逐渐上马,原本的对峙局面似乎又要演变成晶晶隆(晶科能源、晶澳科技、隆基股份)和天升环(天合光能、东方日升、中环股份)的两大阵营的较量。
据了解,晶科能源、晶澳科技、隆基股份三家企业初期规划的产能为10GW、14GW和10GW,预计8~9月实现量产。上述天合光能业内人士也表示,不要谈终极尺寸,随着技术进步,都会变的。
而作为210mm产品的引领者,中环股份方面6月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2020年公司规划210mm硅片产能19GW,明年或后年年中产能会达到45GW。与此同时,隆基股份也公开透露要发布Hi-MO5(暂定)系列产品,组件功率在530W左右,但是硅片尺寸却迟迟未对外公开。
实际上,对于210mm平台,组件做到530W,甚至600W产品都是很容易的事情。行业发展总是阶段性地在进步,未来影响尺寸设计的边界条件也会有一些新的变化,致使尺寸随之改变。
不过,记者注意到,2020年上半年基于210mm硅片的组件仍出货有限。1月11日,率先实现210mm电池量产的爱旭股份(600732.SH),推出了公司未来三年(2020~2022年)产品产能规划。同时,通威股份(600438.SH)在电池业务上也加快了扩张节奏。而从电站下游终端来看,大尺寸组件能否被推广应用也需要在成本和产能方面满足要求。
事实上,企业在不同尺寸赛道的加速切换,不仅推动了行业降本增效,加速平价上网甚至低价时代的到来;而且也推动着新旧产能迭代,加速了市场优胜劣汰。一家组件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张磊告诉本报记者。
随着210mm产能不断爬坡和180mm或18Xmm产能的出现,光伏市场形势将随之发生变化。此前,隆基股份曾公开透露要发布Hi-MO5(暂定)系列产品,组件功率在530W左右。
对于新建产能,如果产能不足,也没办法纳入设计方案。隆基股份方面进一步向记者解释,尺寸演变的最终结果还是需要和度电成本挂钩。
目前三家企业切片机可能最大切割边界为190mm,所以才出现了小于该边界的180mm尺寸产品。对于210mm组件产能规划,记者从天合光能招股书了解到,公司规划2020~2022年分别约为10GW、21GW和31GW。应采访对象要求,米立、张磊均为化名。据介绍,2019年下半年,晶科能源、晶澳科技和隆基股份便开始筹备组件新品,三家企业通过沟通,并验证了166mm尺寸之后的几款不同尺寸产品。
晶晶隆步调归一出击?今年5月,几乎在同一时间,晶科能源和晶澳科技分别云发布180mm组件系列产品,名为Tiger Pro和DeepBlue3.0,组件功率高达580W和525W+。其中,3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,于2021年内实现投产,新建产线规格将全面兼容210mm及以下尺寸。
在166mm产业链形成燎原之势时,中环股份也迎来东方日升、天合光能等其下游企业的同盟军。(晶晶隆)发布180mm或18Xmm尺寸产品属于商业性决定,而210mm尺寸是技术发展的趋势。
隆基股份方面认为,尺寸的标准一方面由市场决定,另一方面由边界条件(影响度电成本的各项条件)决定,硅片尺寸并非越大越好。有业内人士猜测,隆基股份会选择180mm和182mm之间的尺寸,可能是181.75mm。